从“门票经济”到“旅游经济”
作者:屈卫宾 来源:建设报 日期:2017-01-02 浏览

从“门票经济”到“旅游经济”



自2017年元旦起,山东省级风景名胜区济南大明湖将全面免费开放,通过“还湖于民”拉动旅游经济整体发展。在国内众多风景名胜区仍乐此不疲于门票涨价的大背景下,像大明湖这样免费开放,能否进一步撬动我国免费名单“扩容”?

从算“小账”到算“大账” 国内众多风景名胜区免费

济南市政府不久前宣布,自2017年1月1日起,有着天下第一泉风景区的核心组成部分——大明湖风景名胜区的新区、老区共103.4公顷范围内,除个别执行政府定价的展馆(室)和经营性项目外,将合为一园,向社会免费开放,开园时间为5时至22时。

“今后带朋友去大明湖游玩会成为我的‘必选项’。”济南市民武抗抗欣喜地说。

济南市城市园林绿化局局长韩永军说,大明湖景区全面免费开放,不仅让更多群众享受到城市改革发展的成果,更有利于增强城市的开放性和包容性,提升城市的知名度、美誉度,推动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。

据了解,早在大明湖之前,包括杭州西湖、南京钟山、厦门鼓浪屿等多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(或部分)实现免费开放。

从算景区收费的“小账”到算带动周边旅游经济发展的“大账”,浙江杭州走在了全国前面。杭州市有关部门的数据显示,2002年杭州旅游总人数为2757.98万人次,旅游总收入为294亿元;而到2015年底,游客总人数已达1.2亿人次,旅游总收入2200.67亿元。

“每个游客在杭州多逗留24小时,杭州的年旅游综合收入便会增加100亿元。”该部门有关负责人华雨农表示,西湖免费后更多人愿意来杭州,游客逗留时间延长带动了杭州的服务行业,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和经济效益。

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陈国忠说,著名风景名胜区免票还助力城市软实力大幅提升,城市名片擦得更亮、城市形象更有吸引力,“杭州赢得‘联合国人居奖’、‘东方休闲之都’等多个荣誉,这与西湖免票的后续效应密不可分。大明湖正是舍弃‘小账’,算一笔旅游经济的‘大账’。”

“保收入”与“保民生”可兼得 景区免费并非不可为

近年来,国内风景名胜区高昂的票价一直为消费者所诟病,但前者却普遍对门票涨价乐此不疲,不仅降低了人们的旅游热情,更损害了风景区自身的形象。

面对公众对风景区免费或者低票价的期盼,不少风景区往往摆出“免票导致维护资金缺口大”、“免票后客流暴增,利用价格杠杆分流游客、保护景区资源”两大理由。那么,事实果真如此吗?

——免票导致景区维护资金缺口大?

免费之初,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曾面临不小的财政压力。但在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原党委书记王水法看来,他们放弃门票收入,在其他方面得到了补充,“门票减收和增支总共有5000多万元资金缺口,但房租加上市政府的体制性补贴基本就把缺口填上了。”

业内专家指出,风景区免费后溢出的经济效益是明显的。免费景点多了,旅游产品成本下降、价格更具吸引力,景点接待人次会大幅上升。同时,景点周边食、住、行服务业以及旅行社收入、客运收入都会上升。以某风景区1天15万人次的游客量为例,大多数游客都会坐公交车或地铁来,至少可产生几十万元的市内交通费。

——利用价格杠杆才能分流游客、保护景区资源?

陈国忠指出,客流增多只是风景区管理压力加大的原因之一。“既可以看作压力,也可以看作动力。”陈国忠认为,客流暴增甚至超过风景区最大承载量、如何科学分流保护景区资源,这些不可能只依靠“价格杠杆”去解决,要倒逼景区不断提升服务能力,最终使景区整体适游度高于开放前。

据了解,实行免票以来,不少风景名胜区加大了公共设施配套和品质提升,座凳、垃圾箱设置更为合理,并在产品设计方面满足更多游客需求。

“去门票化”成公共资源类景区大势所趋 有助开启风景区经济新局面

业内专家认为,现代旅游业发展不再是观光为主,而是与当地城市生活、整体服务水乳交融,应当有更多知名风景名胜区扭转“门票经济”观念,根据自身和地方发展实际,逐步制定符合实际的“去门票化”或“低门票化”发展路径。

陈国忠说:“门票是硬性或非弹性收入,旅游业发展到成熟期后,需要挖潜的恰恰是弹性收入,吃住、购物、娱乐等是最大的弹性要素。”他认为,以增加游客滞留时间带动弹性要素收入增长,相关产业才会进入产业要素完善、产业链条完整的更高阶段,从而进入良性循环。

“景区未来走向免费是发展方向,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。”山东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王德刚说,当城市的公共财政能力达到足以独立支付风景区的维护、运营的时候,越来越多的景区会免费开放。

魏圣曜 王 志 邵 琨